為什麼幼貓一直叫?
Hi 小怪獸家長們,你是否也曾遇過幼貓整天喵喵叫,甚至半夜也吵得睡不著?
其實叫聲是幼貓與世界溝通的方式,牠們用聲音表達多種等需求,不同於成貓多半只對人類喵叫,幼貓還會對貓媽媽或兄弟姊妹發聲,是天生的求助信號。
現在就讓我們了解幼貓一直叫的原因,還有應對方法和安撫步驟,正確建立和小貓的情感連結!
尋找優質幼貓飼料?👉寶寶鮮肉主食糧,幼貓的第一口好肉!
幼貓一直叫的 6 大原因
幼貓一直叫原因 1:飢餓與口渴
幼貓的胃容量小、代謝速度快,因此需要一天多餐、少量餵食。當牠們感到飢餓或口渴時,會用叫聲來提醒你。
🔉叫聲特徵:叫聲通常短促而急促,尤其靠近餐具或看到你準備食物時會特別明顯。
💡 提醒:若出現幼貓吃飽後一直叫,或幼貓不吃飯一直叫的狀況,可能代表牠有身體不適或消化問題,建議諮詢獸醫。
幼貓一直叫原因 2:有需求邀請
幼貓天生對人類有高度依賴,不僅需要基本照顧,還渴望關注與陪伴。當牠們有需求時,會用叫聲來引起你的注意,像是:
- 想要你陪牠玩或抱抱牠
- 想請你幫牠開門、提供資源
- 覺得貓砂盆太髒、環境不舒適
🔉叫聲特徵:叫聲通常溫柔但頻繁,會跟著你走動、你一離開視線就開始叫。即使你剛抱過牠,放下後仍持續叫,看到你時又會安靜或蹭你示好。
幼貓一直叫原因 3:不安與害怕
剛到新家的幼貓,常常會因為環境突然改變而感到焦慮與壓力。像是:
- 離開母貓與兄弟姊妹,失去安全感
- 環境陌生,不熟悉新家的聲音與氣味
- 一個人獨處,容易感到孤單與害怕
🔉叫聲特徵:聲音通常拉長、帶有明顯的顫抖感,透露出緊張與焦慮。即使牠選擇躲藏,也可能會在躲藏處不斷發出尋求安撫的聲音,像是在說「我在這裡、我好怕」。
幼貓總是緊張害怕?👉費洛蒙快樂貓砂 讓貓咪日常放鬆,寵物行為師推薦使用!
幼貓一直叫原因 4:精力旺盛與無聊
幼貓精力旺盛,如果缺乏足夠的活動與刺激,很容易透過喵叫來「發洩能量」或尋求互動。像是:
- 長時間沒有人陪牠玩,開始到處喵喵叫
- 一旦玩耍過後,叫聲會明顯減少,情緒也較穩定
🔉 叫聲特徵:叫聲帶有興奮感,可能邊叫邊亂竄、跳上跳下。
幼貓一直叫原因 5:身體不適與疼痛
當幼貓感到身體不舒服或處於疼痛中時,牠們會透過叫聲來向你傳遞這些訊號,特別是當叫聲突然發生改變時,並伴隨以下症狀需要特別留意:
- 食慾明顯下降
- 活動力減少、嗜睡
- 異常舔舐某個部位
- 嘔吐、腹瀉或其他明顯的不適症狀
🔉 叫聲特徵:可能變得低沉、哀怨,甚至帶有虛弱或沙啞的感覺。
這些聲音往往呈現斷斷續續、不連貫的形式,有時也可能突然變高音,像是受到驚嚇或正處於急性疼痛之中。
若你發現幼貓有上述表現,建議儘快帶去獸醫檢查,排除健康問題!
幼貓一直叫原因 6:發情期表現
當你聽到「幼貓一直凹嗚凹嗚叫」,這代表可能正處於發情期,尤其是 4 – 6 個月大的未絕育貓咪要特別注意。
🔉 叫聲特徵:聲音高亢、持續,有時近似哀鳴或嬰兒哭聲,經常伴隨翻滾、摩擦物體或想逃出家門的行為。
💡 提醒:若排除發情的可能,這類叫聲也可能反映極度的不安或身體不適,建議儘快就醫尋求專業協助。
了解更多【幼貓結紮】:2025貓咪結紮全攻略:公貓母貓年齡、費用、術後照護指南!
不同幼貓一直叫的代表意思?
1 - 3 個月幼貓一直叫?
這階段的貓咪需要被餵食、保暖、安全感和陪伴。
多數叫聲與基本需求有關,透過穩定作息與陪伴,牠們會逐漸安靜下來。
流浪幼貓一直叫?
有時候會聽到流浪幼貓一直叫,可能是因為肚子餓,或是在呼喚媽媽回來接牠。
但這時請不要急著將幼貓帶走!因為母貓可能只是暫時外出覓食,若幼貓沾染上人類的氣味,母貓回來後可能會因此拒絕接納牠,造成母子分離。
這對野生幼貓來說是非常危險的,因為若無法獲得母乳,存活率幾乎趨近於零。除非牠有生命危險,否則不建議任意移動流浪幼貓。
幼貓也能輕鬆完食的主食罐👉55g迷你主食罐,專為小鳥胃幼貓設計!
幼貓一直叫怎麼辦?3 大情境應對法
情境1:幼貓剛到新家一直叫
剛到新家的幼貓,因為不熟悉環境而感到害怕是非常常見的情況。
這時最重要的是給牠時間與安全感,幫助牠慢慢適應新家。
- 提供安全躲藏空間:準備紙箱、舒適的窩或小角落,讓牠可以藏起來,感到安心。初期可以限制活動範圍,降低刺激。
- 耐心陪伴與建立信任:用柔和的語氣與牠說話,不要強迫抱牠或從躲藏處拉出來,讓牠主動接近你。
- 使用舒壓產品:幫助幼貓穩定情緒與放鬆。
情境2:幼貓半夜一直叫
幼貓在夜間叫聲特別明顯,往往是因為某些需求未被滿足。
建議從以下幾點檢查與調整:
- 檢查是否肚子餓: 幼貓需要頻繁進食,建議在睡前餵食,或使用自動餵食器確保夜間不挨餓。
- 是否需要活動消耗: 睡前與幼貓互動、玩耍,有助於消耗多餘精力,讓牠較容易入睡。
- 是否感到孤單或不安: 確保睡眠空間溫暖、安靜並具遮蔽性,減少光線與聲音干擾,幫助牠安心入眠。
若以上條件都已滿足,而且排除健康問題仍出現頻繁夜叫,可能是習慣性尋求關注的行為,建議適度「忽略」,避免強化這種行為。
情境3:幼貓關籠一直叫
將幼貓暫時關籠是常見的適應手段,但若籠內條件不足或環境過於陌生,容易引發牠的不安與持續叫聲。
這時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改善:
- 確認基本需求是否滿足:籠內需備有足夠空間、舒適的窩、乾淨的貓砂盆,以及隨時可取得的食物與水。
- 提供可躲藏空間:讓幼貓在籠中也能有隱蔽處,增加牠的安全感。
- 保持互動與陪伴:即使牠被暫時隔離,也要定時靠近說話、觀察,讓牠知道自己沒有被遺棄。
安撫幼貓一直叫的 4 個步驟
要幫助幼貓安靜下來並建立穩定情緒,可以依循以下 4 個重點步驟,從健康排查、行為理解,到日常照顧全面協助適應:
第一步:先排除健康問題
如果幼貓突然變得特別愛叫,或叫聲有明顯變化(例如變尖、低沉、沙啞),請儘早帶牠去看獸醫,檢查是否有疾病、疼痛或感官異常。
第二步:滿足叫聲背後的意圖
- 紀錄叫聲模式與情境: 留意牠在什麼時間、什麼狀況下叫得特別多,有助於理解牠在傳達什麼訊息。
- 滿足基本生理與環境需求: 確保定時餵食、飲水充足、貓砂盆乾淨,並提供可躲藏的安全空間。
- 建立互動與作息: 幼貓需要固定的遊戲與陪伴時間,也需要規律的餵食與休息節奏,才能感到安心。
第三步:應對尋求關注的叫聲
如果你已確認牠的生理需求都被滿足,卻還是不斷叫,可能是為了引起注意。
這時候建議採取「安靜才有關注」的策略,當牠安靜下來再給予讚美或獎勵(像是摸摸或點心),幫助牠建立正確的行為連結。
第四步:善用輔助產品
可搭配使用以下工具,協助穩定情緒、減少焦慮:
- 費洛蒙快樂貓砂 讓貓咪日常也能好好放鬆,特別推薦給有行為問題的貓咪使用👉了解更多
- 蟲癭果凍乾 的天然「生物鹼」成分能讓貓咪感到愉悅,也能一邊啃咬玩耍轉移注意力(建議 6 個月以上幼貓嘗試)。👉了解更多
💡 提醒: 千萬不要對幼貓大聲斥責、噴水或體罰,這會讓牠更焦慮,也破壞你們的信任關係。
幼貓一直叫常見問題QA
Q1:幼貓一直叫該不該理牠?
A:探討這題之前,我們必須先檢視「幼貓叫的原因」是什麼?
若是飢餓等基本需求沒被滿足,那麼好好正視並處理問題,幼貓一直叫的頻率就會趨緩。
若是排除生理需求、健康問題等,那就可能是幼貓養成一直叫習慣或單純索求關注,此時就建議「不要理牠」,等待牠安靜後再回應,避免強化叫聲行為。
Q2:貓咪多大會停止一直叫?
A:多數幼貓會隨著年齡增長,特別是在 3 – 6 個月大,逐漸變得較為安靜。
然而若叫聲持續不斷,可能並非單純因為年齡,而是反映出習慣養成、分離焦慮、健康問題或其他未被滿足的需求。
此時建議回頭檢視前面的安撫步驟,協助幼貓建立安全感與穩定情緒,才能有效降低牠們的叫聲頻率!
聽懂幼貓的語言,從理解開始
幼貓的叫聲不是吵鬧,而是他們正在努力告訴你:「我需要什麼!」
透過觀察與理解,我們不只能幫助牠們度過適應期,也能建立起更深的信任與情感連結。
如果你已經盡力,卻仍無法判斷叫聲的來源,別忘了尋求獸醫或貓行為專家的協助,讓你的幼貓都能健康快樂成長!
要吃好肉,就找怪獸部落!
怪獸部落從深入研究貓狗飲食習慣出發,了解到新鮮原肉最能讓小怪獸吸收到豐富營養、吃得美味。
因此,我們致力於使用 100% 全鮮肉搭配原型食材,製作出健康優質的肉類食譜,超過 30+ 種多元口味任君挑選,協助家長和小怪獸找到心中的最佳選擇!
怪獸部落也希望透過以上內容,幫助寵物家庭更認識貓狗的方方面面,並和我們一同見證小怪獸的健康與快樂!那麼各位小怪獸家長們,我們下次見囉~
你可能還想看
參考資料
- https://www.aspca.org/pet-care/cat-care/common-cat-behavior-issues/meowing-and-yowling
- https://www.webmd.com/pets/cats/cats-excessive-meowing
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LKvNZbZItI
- https://www.petmd.com/cat/behavior/cat-meowing
- https://www.pawlicy.com/blog/excessive-meowing-in-cats-and-kittens/
- https://www.tcapo.gov.taipei/News_Content.aspx?n=10457D24D71EC09E&sms=87415A8B9CE81B16&s=902AB77E417BA2C6